1.国内油价近年走向及以后趋势

2.中国油价与国际油价的区别,以及原因

3.现在油价下跌很多,加油的时候是加满好还是加一部分好?

4.燃油税改革有那些利弊?

5.近五年国际原油价格及美国、香港、中国的油价、黄金、粮食的价格

油价调整是规律吗_油价调整的利弊分析怎么写比较好

新能源汽车的利弊

新能源汽车的利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达,新能源汽车慢慢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新能源汽车在保护环境方面有很多都有优势,低碳环保,不过也有弊端,下面来看下新能源汽车的利弊。

新能源汽车的利弊1

新能源汽车的优点:

1、低碳环保

传统能源汽车在运行过程中是燃烧汽柴油来产生动力的,也就必然产生的尾气,数据表明汽车尾气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而纯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是通过电动机来产生动力的,不会产生燃烧,可以做到零污染,不会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

2、经济省钱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电动汽车的补贴,电动汽车的售价能够下降到与传统汽车相当的水平,有的低档的电动车售价甚至就几万元,可以遇见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完善成熟,电池成本的下降也会促使电动汽车的售价的下调。另外在高油价的今天,电动汽车的运行费用是要远小于传统汽车的。

3、噪音小

传统内燃机在运行过程中,燃料燃烧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和噪音,特别在高速运转时,这一缺点尤为明显,噪音和震动让人无法忍受。而电动机在运行中的噪音和振动水平要比传统内燃机小的很多,特别是在怠速和低速情况下,电动汽车的舒适性要远高于传统汽车。

4、能耗低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电动汽车的百公里耗电量为15-20kwh,即使把发电厂和电动机的损耗算上,折算下来,百公里的能耗约为7公斤标准煤。而传统汽车按百公里耗油量12L计,能耗约为12公斤标准煤。如果在城市的拥堵、路况差的环境里,这一能耗还将更大,电动汽车的节能优势进一步显现出来。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正反2个方面的属性,新能源汽车同样也有它的软肋。主要是:

充电难

由于新能源汽车才刚刚兴起,国内充电设施建设相对比较滞后,还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快捷便利的充电是电动汽车所面临的的最大难题。特别是对于长途远行的电动汽车,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桩的缺乏严重影响了电动汽车的出行。

续航里程短

由于电池的技术目前还不够成熟,目前大多数的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都在100-200公里。纯电动汽车虽然可以满足老百姓平时上下班,但是,中国目前周末、节假日外出自驾游比较流行,消费者对续航的要求比较高,100、200公里的续航能力远远达不到自驾远游的需求。

充电时间长。目前大多数充电桩都是慢充桩,一辆车充满需要5-8小时,对于长途远行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硬伤。对于上下班的消费者来说可以利用夜间休息时间充电,但是如果遇到什么突发情况,纯电动汽车的充电慢的缺点就会完全暴露出来。

新能源汽车的利弊2

新能源汽车在哪个充电桩充电便宜

1、国电,较贵。买车刚开始时候是在国电充,分峰谷电,有些停车场是没有停车费的,总体费用较贵。

2、星星充电,很低。星星充电也有快慢充,我常在大屯这边充,快充8毛8,慢充6毛多,充电费1个小时2块钱,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3、优易充,较低。优易充这个APP还是很好用的,我常在团结湖和林翠路充,都是私人分享的慢充电桩,价格在1块左右,性价比挺高。

4、小鹏充电,较贵。小鹏充电充电桩还是挺多的,价格也合适,我常在鸟巢附近充,有峰谷电,最近好像涨价了,但也就1块左右,加上不要停车费,充电功率又很大,性价比不错。

5、特来电,巨贵。特来电应急充过几次,价格在1.6元以上了,还有一次是2块多。不推荐。

6、e约充电,很低。e约充电是用充电车进行充电的模式,有上门充电和附近充电,上门充电的话有上门费。我是在网上购买的电卡,很便宜。上门充电的话每度点9毛左右,如果是附近充电每度电4毛5。性价比非常高。但是要注意网上可能有骗子,最好关注微信公众号,有些电卡是不能用的,公众号上有写,购买电卡需要很谨慎。

新能源汽车一次充电多少钱

影响电动汽车充电成本的主要因素是电池容量,电价和充电效率。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随品牌和生产地等因素而变化,通常在15-60kwh之间。然后,不同的电池导致每次充满电的价格不同。从每个充电桩的价格角度来看,由于它是不同的运营商,因此全价也有所不同。

此外,根据充电桩的充电方式的不同,充满电后单个电池的价格也不同。实际上,中国一千瓦时的电价并不统一。以电池容量为36kw的电池为例,按照当前第三方交流充电桩的一般电价+服务费,一旦电价在1.6元至1.8元之间,则按全额收费快速充电桩的价格在56元至64.8元之间。

新能源汽车一次充电大概多少度

新能源汽车充电需要多少千瓦小时,主要取决于以下两点:第一是电动汽车中配置的锂电池的容量; 另一个是充电前电池组的剩余电量。 例如,如果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容量为20KWH,充电前剩余电量为50%,则仅需充电10KWH就可以充满电。 一般而言,对于电池寿命为20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容量约为31 kWh,这意味着约31 kWh的电量。

国内油价近年走向及以后趋势

周一新开始,猪、牛羊及粮食端新变化,值得高兴的是油价再次爆出“好消息”!市场到底当前如何,后市如何发展?下面我们一起分析:

01、猪价“揪心”,走势偏弱

从上周的猪市行情来看,整体上呈现“涨跌”互现,以跌多涨少的情况,从养殖端及消费端来看,整体都不是很理想。

一方面,当前的市场行情让不少养殖户感到猪价上涨陷入困境,处于难以往上再涨的状态,利润也出现一定的缩水。

另一方面,当前的猪价下跌并没有给带来猪肉下跌的消息,猪肉价格依然维持在17至18每斤,根本没有降低。

从刚刚得到的本周价格,依然走势不佳,整体呈现以跌为主的行情,周一市场整体下跌。

从下跌的地区来看,黑龙江地区每斤下跌0.1元,主流价格在10至10.3元每斤,东北其它地区也下跌0.1元,主流价格在10至10.5元每斤;河北地区下跌0.1元每斤,主流价格在10.4至10.6元每斤;山东地区下跌0.1元每斤,主流价格在10.4至10.7元每斤;河南地区0.1元,10.4至10.6元每斤;四川地区主流价格11至11.3元每斤,上涨0.1元每斤。

从全国猪价来看,整体均价在10.76元,略跌0.02元。

从近10天的市场来看,生猪一直处于震荡横盘走势,涨跌互现,走势让人“揪心”,从当前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因素来看,整体市场保持一定的利弊各有。

利方面:立秋过后,市场有“秋膘”的习俗,天气后续逐渐转凉,猪肉消费会逐渐增强;此外,随着开学季对于猪肉消费的量增加,特别是中秋临近,会进一步推动猪价上涨。

弊方面:随着大型生猪企业前期压栏惜售,导致后续的市场集中上量。

散养端,前期生猪价格大涨导致越长越惜售的状态,后续的大猪逐渐处理,对生猪存在一定的压力。

生猪在国家调控的影响,下半年的市场受到一定调控。

后续,个人认为,8月下旬的价格可能会出现一定“反弹”迹象,下半年的市场行情依然不容乐观,后续在第四季度价格会维持在12至13元每斤以上。

02、牛羊市“反弹”,上涨“希望”存在

7月末来,牛羊市场出现一定价格回升,部分地区的价格抬头,根据养殖主产区市场来看,牛价上涨。

牛价分析:江西在14.4元每斤,山东地区在15.2元每斤,云南地区在15.2每斤,甘肃地区在17.82元每斤,内蒙地区在19.5元每斤。

羊价市场行情:内蒙地区35公斤公羊在650元每只,母羊在500元每只;河北地区公羊在40斤左右价格在650元;黑龙江地区公羊35斤在540元每只,南阳唐河在14.5元每斤,山东130育肥羊在17元每斤。

从整体市场报价来看,牛羊价格较之前的2个月都上涨,价格上涨幅度在1至2元每斤,对于养殖端来说,是个好消息。

根据业内人士反应对于上涨的影响主要以下几点:

首先,养殖户减栏及清栏,最终导致牛羊市场供应减少。

其次,进入到7月下旬后,牛羊肉消费逐渐提升,对于牛羊价格上涨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

最后,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牛羊肉价格维持在40元每斤的低价,增加了家庭消费的需求。

从整体来看,近期牛羊市场价格出现一定的回暖,但是并不是说迎来“上涨潮”,后续市场的拐点可能会出现在明年的上半年,但是第四季随着陆续进入到牛羊消费旺季,加之,下半年的节日增多,整体的行情还是有一定上涨空间。

03、油价下跌,迎来“4连跌”有戏

对于汽油价格是近期大家比较期盼的,特别是前期的3连跌后,油价从市场最高点逐渐降幅达到了0.8元每升,对于燃油消费压力也逐渐降低。

从成品油市场再次迎来好消息,在8月9日24时第15轮油价再次调整,油价出现下跌,根据最新的油价市场消息来看,原油价格可能下跌在0.99%,每吨下跌60元,已经远超50元每吨的搁浅线,油价或每升下调0.04至0.05元每升,每箱油可能节省2.5元。

对于当前的油价已经达到预期的下跌,但仅仅超过搁浅线的10元,对8月9日市场油价到底是涨还是跌,大家还是拭目以待,对于“4连跌”概率会在90%以上,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中国油价与国际油价的区别,以及原因

中国油价,从每升1.20元左右开始涨,那还是98年左右。

近年来中国油价从3.60左右的价格,在2007年,到今天6.60元,可以说直线上升。

特别针对去年年底中国油价包含了燃油附加税之后。国家为了稳定消费,在2009年一月将价格下调。和国际油价走低,国际经济下滑的压力有关。随后中国油价进行了每个月一次调整,四次提高力度比较大,三次小幅度降价。和国际油价的走势,只跟涨,不跟跌。

其主要原因,和中国国内经济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目前房价虚高,需要大量的资金补充。石油全部是国有企业。所以我们现在用的油全部是国家在控制,没有进入到市场化。

所以问今后的走势,应该看齐中国的总体经济。如果国情中国家经济大力发展,国家税收不错,那么物价就会得到合理控制,中国的油价会跟国际接轨,甚至国家可以提供补贴,让国人获得优惠的油价

如果中国房地产经济泡沫放大,资金回收困难,中国的油价会大幅上升,可能只有少数可以加的起油了。同时会带动很多经济的下滑。

国际看油价会不断的上涨,因为这个能源很重要,而且地球没有那么多油。

所以更多的能源车会开发出来,电力的。目前混合动力车已经有不少了,存电力的汽车也有几款。不过因为这些车的价格还是高。

所以低端车,油耗低的车比较走俏。

同时,低端车人群大,所以他们更加在乎经济实惠,所以在未来油价如果还是疯狂的涨,那么更多人会选择改装车了,装气,装电等等。

现在油价下跌很多,加油的时候是加满好还是加一部分好?

在2004年即将走进历史的时刻,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像往年一样都纷纷发表报告,分析2004年世界经济的基本态势,并展望2005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应该说2004年世界经济的发展轨迹比经济学家早期的预测还要好些,在众多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其经济表现仍可圈可点,让世人欣喜;与此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概括地说,2004年世界经济呈现以下较为突出的特点:

一、世界多数地区和国家经济强劲复苏,其经济表现普遍好于上年,使世界经济处于周期性高点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世界各国和全球经济表现的重要综合指标,从各方的预测分析看,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高于4%。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0月联合召开的年会上,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近一年来全球经济趋于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会前曾预测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高达5%,高于4月预测值的4.6%,是30年来的最高增速,与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4.75%的预测值相接近。世界银行11月16日发布的《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其预测值为4%,虽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但认为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强劲,呈现同步性复苏和增长:首先看美国,从2002年下半年起,在超低利率和大幅度减税等政策的刺激下,美国经济重新走上复苏之路,其经济增幅逐年提升。2004年美国的增长率将超出4%,美国政府在7月30日公布的年中预算回顾报告中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高达4.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月的预测为4.5%,世界银行11月的预测值为4.3%。其次看日本,日本经济在2002年步入周期性回升,但其反弹力度不强,2003年日本经济持续复苏,取得了2% 的增长,世界银行预测2004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4.3%,大大高于日本央行3.1%的预测值。这使人们联想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去年底曾做出的预测,亦即2004年全球多数国家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唯有日本经济可能出现反复,经济增长率降为1.4%。但今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多次调高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尽管目前各方的预测值不尽相同,但日本经济好于上年己成定局,日本政府认为它的经济“正以稳健的步伐复苏”。再看欧盟,欧盟经济虽然摆脱了上年零增长的疲软状态,但与美、日相比仍有逊色,由于高昂油价和强势欧元的双重挤压,下半年的经济增长率低于人们的预期,为此,欧洲央行和欧盟己下调了其增长率,全年经济增幅约在1.8—2%之间,在世界经济三强中的排序,欧盟仍陪敬末席。

从对世界经济的上拉作用看,除美国外主要是中国。中国经济在宏观调控和局部降温形势下,仍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保持了“快、好、稳”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率高于9%,没有出现有人所说的中国经济将会“硬着陆”的局面。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中国经济现已成为预测亚洲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不得不考虑的要素。实际表明,近两年来,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只有美国和中国。由于美、日、欧及中国经济总量基数大又表现不俗,使全球经济总量在年内增加了数以千亿美元。除中国外,包括印度等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大国仍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因此,2004年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济增速仍高于发达国家。世界银行《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认为,2004年可望成为1974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最高的一年,预计增长率为6.1%,其中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高达7.8%,南亚次大陆为6%;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为4.7%;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为3.2%;中东和北非地区为4.7%。在发展中国家中,东亚地区仍一枝独秀,受到国际社会的瞩目,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东亚的强劲增长属于出口拉动型,特别是本地区众多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日趋增多。二是受益于全球整体经济复苏的拉动。三是世界高科技出现周期性反弹,对高科技产品,特别是数码电器产品需求增加。四是东亚国家加速融入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的步伐,进一步拓展了对外经贸合作更为广泛的空间。俄罗斯于1999年扭转了经济负增长的局面,此后五年因原油出口增多、原油价格见涨、居民实际收入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出现积极变化,使其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6.7%,其中2003年为7.3%,2004年上半年达7.4%,全年仍可超过7%。

世界经济进一步普遍好转和复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在因素的作用,也有外部因素的拉动。其共性因素是得益于“六个增加”,即国内消费需求增加;对外产品出口增加;工业生产增加;企业利润增加;工业设备投资增加;区域经济整合数目及其力度增加。

二、全球贸易急骤攀升,双边和多边贸易依然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据世贸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全球贸易额增长率,2001年为2.5%,2003年为4.5%,2004年预计为7.5%。联合国贸发会发表的2004年度世界贸易和发展报告指出,2003年全球商品生产和贸易普遍恢复增长,2004年全球贸易将继续加速增长,可望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全球贸易迅速回升的导因,首先是由于美国人己经成为全球的终极消费者,美国的消费能力远远超出美国的生产能力,两者间的缺口是由那些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国内需求的国家来补充的,美国一年花费一万多亿美元从这些国家进口各种各样的消费品,换言之,这些国家源源不断地给美国人送去吃的、穿的和用的。其次是中国入世三年来不断降低关税税率和减少非关税壁垒,加上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进而导致农矿原料及设备等进口的大幅增加。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等在对美国出口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其经济的恢复与增长主要依赖对中国出口的增加。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跃居世界第三位,贸易总额达到1.1万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2500多亿美元,这种增长幅度在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实践表明,中国己从所谓的潜在的贸易大国成为现实的贸易大国。可以说中国经济的良好运行及进口的大幅增长,为许多国家的企业创造了商机,增加了就业机会,进而拉动了其经济增长。

全球贸易虽然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但制约全球贸易发展的因素并不少,主要表现为主要发达国家之间在国内消费需求方面仍存在巨大差异;主要经济集团之间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正在加剧。这两大因素导致了以反倾销、反补贴为主要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据世贸组织的统计数据,自1995年世贸组织正式运作至2004年6月以来,各成员方共发起了2537起反倾销调查,预示着世界进入了贸易摩擦的多发期。贸易摩擦增多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下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贸易摩擦不仅体现在发达国家之间,也表现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但当前的国际贸易冲突与矛盾仍主要发生在贸易大国之间,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贸易大国,自然成为其他国家反倾销、反补贴的重要对象。但国际经验表明,美、欧、日之间的所谓“贸易战”虽然此起彼伏,但从未中断相互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国际贸易总是在摩擦与斗争中寻找国家利益的平衡点,推动国际贸易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对其他国家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我们必须理智地加以应对,保持平常心态,而不要把贸易摩擦政治化和情绪化。

三、国际资金流量增多,外国直接投资处于恢复性增长

外国直接投资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200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400亿美元的高点,但在此后三年,外国直接投资逐年减少,2001年下跌41%,2002年下降17%,2003年又减少了18%,只有5600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各国经济不景气及投资安全系数下降,使投资欲望不振,2003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较上年锐减25%,仅为3670亿美元,而发展中国家吸纳的外国直接投资则同比增长了9%,共计达1720亿美元,但其分布不均,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为10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53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吸收国。

联合国贸发会议9月22日发表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认为,2004年外国直接投资开始复苏反弹,预计外国直接投资在亚太地区和中东欧地区等将会持续上扬,尤其流入中国、印度和波兰等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将出现攀升之势。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美国仍为世界第一大投资国,2003年为1520亿美元,欧盟和日本则有所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两大变化,其一是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资本输出国,2001—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维持在7%左右,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累计为8590亿美元,约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存量的10%。预计200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将超过7000亿美元,但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其二是外国直接投资逐渐向服务业倾斜,而对制造业的投资则呈下降趋势。20世纪70年代初,外国直接投资在服务业领域仅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25%,1990年增至50%,目前则上升为60%以上,制造业所占比例己下降至34%。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转向服务业,体现了服务业在整体经济中地位的提升,为此,世界各国己纷纷放宽了外国直接投资进入服务业的规定,允许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以往只对国内开放的服务行业。尽管2004年国际资金流量增多,但许多国家仍在继续改善投资环境,以满足投资者的三性要求,即安全性、获利性、变现性。因此,争取更多国际资金的流入以弥补发展资金不足的缺口,依然是各国所追求的目标,争夺资金的竞争将更为加剧。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和推进

尽管世界银行分析指出,全球在新的贸易体制下可望通过自由贸易,发达国家每年削减3000亿美元对农业的补贴将会每年给予全球的贸易总收入增加5200亿美元。但这一诱人的“大蛋糕”,并没有消除各成员方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导致2003年7月坎昆会议以失败而告终。2004年8月,147个成员虽然己就“多哈回合”的主要议程达成了框架协议,但距离完成新一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尚需走很长的路程,在2005年1月结束“多哈回合”已是无法实现的愿望和目标了。

全球多边贸易谈判进展迟缓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避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现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以双边和多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建立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从而把国际经贸合作关系推向了更高的高度及更广的广度。区域内贸易现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50%,其中欧盟相互间的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70%,北美自由贸易区为40%,而亚洲区域内贸易仅占20%。这表明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较为缓慢,使亚洲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为此,进入21世纪以来,亚洲特别是东亚在各国共同推动下,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东盟自由贸易区及东盟经济共同体、“10+3”合作、“10+1”合作以及中、日、韩三方合作对话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尤其是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通过实施“早期收获计划”安排及分两阶段全面取消所有关税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发展,表明双方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近两年来,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扩大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而对欧美的出口份额却明显下降。2004年双边贸易总额已提前一年实现了1000亿美元的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健康发展及东亚各个经济体之间日趋增大的互补性,东亚乃至亚洲仍有进一步增加对中国出口的空间。东盟秘书长王景荣认为,到自由贸易协定完全落实之际,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将高达1400亿美元。届时,东亚内部贸易所占比例将会明显上升。

世界经济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各国面对的经济问题千差万别,有的经济增长低迷,有的经济增长过热;有的通货紧缩,有的通货膨胀;有的消费需求旺盛,有的消费需求乏力,等等。世界经济也向来是在光明中有暗点,在黑暗中有亮点,2004年世界经济形势同样如此,既有喜讯又有忧虑。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2004年9月11日刊登了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滕的一篇文章:《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未来风险》,此文集中阐述了世界经济面临的五大风险,亦即美国经常账户赤字急剧上升、美国财政预算失控、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经济增长过热可能导致硬着陆、石油价格继续高涨。伯格斯滕所说的五大风险的确是制约2004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五个重要因素,如果处理不好,应对失误,也将影响2005年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势。此文所说的五大风险,美国就占居了前三个。美国2004财政年度的赤字为4130亿美元,美国的进口是出口的两倍,其贸易赤字高达6000亿美元。美国“双赤字”问题空前恶化,又使美元外于长期贬值态势。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分析,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扩大出口、纠正贸易失衡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财政赤字增加及国民储蓄下降,又迫使美国政府加速向外举债,因而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由于美国的外债绝大部分是以美元计价的,因此,美元贬值实际上意味着债务负担的减轻,并使其他国家购买的美元债券受损失。由此可见,美元贬值对美国具有多重意义,这就是美国口头上说要“维持美元的强势地位”,而实际上任由美元贬值的原因。由于政府财政赤字大幅度上升,又势必引起利率不断上升。因此,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己四次调高联邦基金利率,将其利率从1%提高到2%,并有继续加息的空间。利率不断上调势必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进而影响消费和经济增长。然而,美国经济存在的种种问题目前还没有使美国经济脱离基本正常的轨道。但如果美元继续贬值将会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它所采取的任何经济政策对其自身和其他国家都会产生正反两面作用,如果美元反弹升值,进口进一步增加,贸易赤字继续窜升,美国政府就会采取更加严厉的市场保护措施,其他国家对美出口就将面临更多的困难。美元汇率走向是一个利弊权衡的问题,因此,尽管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早就美元汇率问题,取得了“汇率过度波动和无序运动不利经济增长”的共识,但美元仍处于弱势状态,欧盟与日本尽管批评美元贬值,而至今并没有采取联合干预行动,这说明弱势美元尚未对美国、欧盟、日本经济造成致命性的打击。2005年,美国政府将从何处着手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推动其经济持续发展,仍有待观察。格林斯潘认为,美国政府减少财政赤字是降低巨额经常项目赤字的最好方法,而减少国内投资和压低消费等其他选择都不是积极的长期措施。为此布什宣称在其第二个任期内,将把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削减一半,但目前尚缺少可行的有效应对措施。上述美国存在己久的三个老问题在2005年仍难以发生根本性的逆转。

伯格斯滕提出的第四个所谓“中国经济因素”,即中国经济过热,宏观调控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进而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实际上没有成为现实。相反2004年中国的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继续对世界经济发展发挥着拉动作用。然而,仍有人预言2005年中国经济将会出现硬着陆,这一预言也难以变成为现实。国际社会把“中国经济因素”作为分析与预测世界经济的要素,这是一件好事,表明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至于第五个风险—石油价格上涨问题,的确是2004年乃至2005年国际社会关注的大问题。农矿原料,特别是油价上扬对世界众多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冲击和威胁,油价上涨是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国际原油市场供求关系紧张;美国商业原油库存数量变动;国际突发事件影响原油正常供应;原油期货市场投机活动,等等,因而促使每桶原油价格曾一度突破55美元的大关。但总体看,由于石油交易主要是以美元支付,美元大幅贬值,使实际油价基本上处于尚可承受的价位区间,因此,油价上涨对石油消费国及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大。自12月以来,国际市场油价趋于下滑。然而,国际社会对2005年油价是继续上浮抑或下调,其看法依然不尽相同。基于越来越多的石油消费国采取节约能源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加上石油供求关系出现缓解迹象以及油价上涨过猛、过高对其产油国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预计2005年国际油价可能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

鉴于上述分析,2005年世界经济仍将持续增长,国际贸易继续扩大,国际资本流量继续增多,国际经贸合作继续拓展,各国对自身存在的经济瓶颈将进行政策性的调整,以应对内外部环境面临的各种挑战,以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和代价。因此新的一年里,世界经济将会持续增长,但与2004年相比,有的主要经济体增长速度将略有减缓。全球经济增长率有可能降至4%以下。美国经济存在已久的三个老问题及美联储将继续采取的加息措施,预计将使美国经济增长率减至3.7%左右;欧盟三分之二的贸易集中在其内部,使用欧元交易,因而受美元贬值的影响不大,在德国经济进一步复苏的带动下,欧盟经济甚至可能将略好于200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欧盟的经济增长率将从上年的2%上升为2.5%;日本经济开始步入自律性复苏阶段,其经济增长率有可能稳定在2—3%之间。俄罗斯作为经济转轨国家由于油气价格低于上年,其经济增长率也将有所放缓。亚、非、拉三大发展中群体中,拉丁美洲由于出口增加和原料价格上涨,拉动经济已连续两年好转,但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低、国民储蓄率纸,因而难以确立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政局较为动荡,因此,其经济复苏只是陷入低谷后的恢复性反弹,与2004年相比,经济增幅将减少一个百分点左右。非洲大陆内在过去五年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1%,低于人口增长率,贫困问题依然是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这一点与东亚地区不同,在过去五年间,东亚的贫穷人口减少了2.5亿人,中国、越南和泰国等国家在改善人民生治和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国际社会公认的变化。由于非洲大陆加速推动内部改革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国家内乱及地区冲突减缓,因此经济增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动,仍可维持5%左右的经济增速,但由于经济总量甚微,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限。亚洲经济前景看来将依然光明,整体经济增长率大体维持在6.5%左右,其中南亚在印度的带动下,将取得6%左右的经济增长,东南亚将略高于5%。东北亚、东南亚、南亚经济的同步强劲增长,将进而带动亚洲内需的增强,使其整个亚洲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并增强区域内经济的进一步整合。

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给出了正确的客观结论,会议明确指出,总的看,和平、发展、合作是形势的主流。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上还是机遇大于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只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主要任务,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继续对世界经济发挥可持续的积极推动作用。

燃油税改革有那些利弊?

据说不同的人给车加油的习惯不同。有的朋友加油的时候喜欢一次直接加满油箱,这样可以减少很多次跑加油站,有的喜欢一次只加100或200块的汽油,避免一次花太多钱。可以说这两种加油方式是目前极其普遍的现象。

但是,说到给汽车加油,你知道一次加100元或200元的油和一次加满油箱的油有什么区别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一次只加100或200元油的利弊。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知道关键,你需要计算200元的油量。按照现在的油价,也就是7元,大概有30L的汽油,只有油箱的三分之二。

这样加油最大的好处是不用担心漏油,其次可以降低口袋的成本,但也有很大的弊端,不仅意味着需要经常加油,浪费时间,还因为汽油少,压力小,所以发动机需要油泵在运转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压力,这就意味着油泵是在高负荷下运转的,对油泵是非常有害的。

其次,我们来看看每次加油的利弊。

大多数车主每次加油都选择直接加满油箱。主要是为了省事。毕竟加油站经常爆满需要排队的时候,减少加油次数可以为大家节省很多时间。然而,给油箱加油有很多缺点,尤其是在高温下,当汽油热胀冷缩时,容易漏油,导致严重事故。同时,满油箱在行驶过程中会不断碰撞,导致碳罐开裂,使车内汽油气味变大,安全隐患变大。

结论是,加200块钱加满油不建议!所以既然加200块钱汽油加满是不对的,那么多少平时加油加才合适呢?

换句话说,既然油箱里的汽油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业内人士建议加油时加300元就可以了,差不多就像43升汽油一样,这样就不需要经常加汽油,也不会对发动机等零部件造成损坏。

但是如果每次油箱还剩三分之一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加油,那么每次大家只需要加200块。

近五年国际原油价格及美国、香港、中国的油价、黄金、粮食的价格

我国燃油税改革历经十四年的讨论和探索,先后有四次由于多种原因制约和部门利益掣肘而流产,这次燃油税改革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最近发改委官员表示,国家燃油税改革即将出台,时间大约是12月1日,最迟是明年1月1日。中国企业和民众终于盼来了燃油税改革,这对我国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乃至税制改革都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燃油税改革的内容

燃油税改革旨在把过去税费分离的状况逐步由加油收税进行税费并轨,实行燃油税改革之后,将取消包括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输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并拟取消政府还贷二级以下公路收费站点。据发改委官员和专家透露,我国燃油税税率在30%~50%左右。目前世界上有130多个国家征收燃油税,美国燃油税征收税率是30%,英国是73%,日本是120%,法国是300%。考虑到我国目前经济状况,专家建议:我国首次实行燃油税改革,税率不应过高,保持在15%左右比较公平合理,有利于这项税制改革的运行和不断完善。

二、我国燃油税改革为何长期难产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税收体制面临着挑战和改革。过去的税收机制受计划经济影响,税费分离,税外有费,二者相加,无疑增大了社会运行成本和企业负担。燃油税改革十多年难产的原因主要有四个:

一是收取燃油税大多是对公路运营部门车辆,前提是取消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税费并轨虽有利改革,但也制造了新的不公平。例如航空、水运、电力、商业部门等非公路使用部门用油,但是不走公路。取消养路费,征收燃油税,对这些部门来说增加了负担,产生了新的不公平。

二是油价一直高价位运转,难以及时推出燃油税改革。由于受国际油价影响,我国油价一直偏高,特别是去年国际油价涨到每桶147.3美元时,我国成品油随之三次提价,现在93号汽油高达6.37元/升,是美国油价的一倍以上。由于油价偏高,用户负担很重,这个时候再征收燃油税,无疑是火上浇油,更加重了用户负担,所以一直未敢推出。

三是建国以来,我国一直由交通部门设公路收费站,交通稽查部门收取公路养路费等六项费用,由此膨胀了交通收费部门,全国多达30万人。高额的公路养路费用于30万人的开支,成为典型的吃饭型收费。如果取消公路养路费等六项费用,这些人将面临无米之炊,交通部门为此多次交涉,管理层考虑到保稳定和保民生,因此,燃油税改革多次推迟而难以出台。

四是中央和地方的利益难以平衡。过去养路费由交通部门收取,属地方性收入。变成燃油税后,属共享税种,中央要拿大头,各地方政府对此没有积极性。故迟迟难以推出。

三、燃油税开征的意义

燃油税开征是学习参照国际上市场经济国家的税收制度,结合我国国情而做出的选择,其意义有三点:

一是我国税收部门和交通稽查收费部门分离到两个部委,各自一条线,各有各的收费渠道和支出办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税外有费,税费比例约1∶1的特殊管理制度。税费分离加大了企业和民众负担,引发了大量腐败,民众意见一直很大。这次开征燃油税,实行税费并轨,以税顶费,有利于解决长期税费分离,社会运营成本过大的问题。

二是燃油税和汽油消费量直接挂钩,多加油多纳税,少加油少纳税,有利于形成消费主导型经济和实施消费型纳税,真正体现公平,自然受到民众欢迎和好评。

三是开征燃油税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公路行驶汽车耗油是中国第一大耗油源,由于过去没有燃油税,很多企业用油成本偏低,造成多耗油、不节油,大排气量汔车偏多。征收燃油税提高了用油成本,有利于遏制汽油消费,解决中国汽油短缺和资源过耗问题。汽车尾气排放是目前空气污染的最大污染源,征收燃油税之后鼓励民众少买油,少开车上路,少排放尾气,少使用大排量汽车,对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维护生态文明是很有战略意义的举措。

四、关于开征燃油税的几点建议

第一,燃油税改革是新生事物,中国政府、企业和民众对此并不熟悉。建议燃油税改革不要操之过急,方案出台之前公开信息,让百姓充分参与讨论,给民众和企业更多话语权,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权衡利弊,民主决策,从而使燃油税的内容设计和推出时间更科学合理,富有操作性。

第二,燃油税改革既然是新生事物,那么其实施不可一步到位,建议分步实施。燃油税的税率比重应该先低后高,公路养路费的取消也要考虑社会经济和民众心理的承受能力,这样才能保证燃油税分类指导,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

第三,燃油税改革取消过去交通部门的六项收费而并入税收,交通部门近30万人的安置和稳定问题也值得一并考虑,加以解决。建议能否先从新征收的燃油税中拨出一部分,以财政转移支付方式拨付给交通部门,解决他们的就业和生计。然后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经过若干年的过渡,逐渐消化掉历史包袱。这样才能保证国泰民安,这也是践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第四,要先降成品油价后再开征燃油税。剖析一个用户的支出,看燃油税前后的变化情况。以1.6升的五档轿车为例,百公里耗油10升左右,目前国内油价每升6.37元,此车每年油费估计9172元,养路费一年1320元,共计年支出10492元。开征燃油税,按30%税率,年支出总计11924元,每年要增支1432元。如果不降油价,则这个车主每年的实际支出不降反升。

为此建议要先降成品油价格后再征收燃油税,或者降价与征税同步操作,以确保开征燃油税后,用户负担不会有大的提升。这次税费改革才能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

目前,我国主要粮食和汽油、柴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汽油、柴油价格不到日本、德国等国际市场价格的一半,大米价格则是国际市场的四分之一。我国已成为国际主要粮食和成品油价格的洼地。

为什么我国会成为全球价格洼地?它有哪些利弊?如何在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同时,积极稳妥理顺能源和粮食等价格,保障民生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记者近日采访了部分生产者、经济学者和有关部门,对“价格洼地”现象进行透视。

“价格洼地”日益明显

去年以来,国际粮价和国际油价犹如两匹脱缰的野马,持续大幅攀升,不断创出历史新高。

特别是今年以来,全球小麦、玉米、大米等主要粮食价格均大幅上涨。以泰国大米为例,今年3月份平均离岸价每吨500多美元,4月份已涨到1000美元,5月份上涨势头仍处于高位。

粮价持续攀升的同时,国际油价也在飙升。今年以来,国际油价从年初“破百”,到7月3日突破每桶145美元,半年内涨幅近50%,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与国际价格的飞涨相比,我国粮食、成品油价格涨幅相对较小,国内外之间的价差正在拉大,"价格洼地"现象日益明显。”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说。

鉴于粮食、成品油在保障民生、稳定物价方面的重要性,我国对粮食实行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储备为辅的购销制度,同时对粮食收购实行保护价政策;对成品油则采取由政府参照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相应调整的机制。

今年一季度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平均每吨收购价格为1582元,同比上涨7.5%,远低于国际约一倍的涨幅。国际米价是国内的四倍,国际小麦、玉米价格比国内高出197%和70%。

从油价来看,自去年11月至今年6月19日,国际原油价格涨幅超过50%,国内成品油价格保持不变。6月20日,国家调整成品油价格,平均涨幅在20%左右。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表示,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仍比国际平均价格低50%以上,比如每升汽油德国大约2.35美元,美国约1.1美元,而中国不到1美元。

谈到国际油价和粮价暴涨的原因,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中心主任江涌认为,油价和粮价的暴涨,虽然与消费需求增加有一定关系,但发达国家对市场的操纵和国际资本的投机炒作难辞其咎。

目前,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垄断全球粮食贸易,全球粮食交易量的80%集中在四大跨国粮商手中。国际资本正利用并放大美元贬值等因素进行石油投机交易。一些专家认为,目前2600亿美元的国际商品期货投机资本中,约50%以上资金用于石油期货合约交易。而1亿美元的投机资金,就会使石油期货价格上涨1.6%。

食品危机、燃料危机引发的危机已导致一些国家的经济开始陷入困境,有的国家甚至出现社会动荡。

与国际粮食、国际油价近乎疯狂的上涨相比,中国的粮食和成品油价格保持着相对平稳,受国际市场价格剧烈变化的冲击也相对较小。

“价格洼地”现象的背后,是输入型通胀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压力,宏观调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价格洼地”考验政府价格调控智慧

6月30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左一)在第19届世界石油大会上发言。本届世界石油大会于6月29日至7月3日举行,包括20多位能源部长在内的约4000名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将围绕“世界在变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能源”这一主题,重点讨论石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尤其是油气资源开发和能源供需问题。新华社记者陈海通摄

对我国来说,无论粮价还是油价,都不单纯是个经济问题,价格的调整变化需要考虑当时的物价水平,还要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价格洼地”使决策者面临两难的抉择:一方面,如果不逐步理顺粮食和成品油价格,将不利于促进生产,保障供给;另一方面,在当前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贸然放开价格,则会导致物价和大部分企业生产成本暴涨,又不利于民生和经济的稳定。

今年以来,我国承受着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在去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8%的水平上,今年前五个月又高达8.1%。国际油价节节攀升,国际粮价持续高位徘徊,输入型通胀压力日益加大。

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我国炼油企业亏损累累。今年前个五月,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由去年同期盈利352亿元转为净亏损443亿元。以山东一家地方炼油厂为例,6月20日上调油价前,每炼一吨油要亏3000元,开工率仅40%。

地方炼油厂因亏损开工严重不足,但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长又超过供应增长速度,一度导致国内成品油供不应求:北京、广东等地加油站油料供应紧张,频频出现加油难的现象。

由于境内外油价悬殊,囤油倒卖、擅自加价、走私出口等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也随之出现。大连、杭州、广州和深圳等地的海关陆续发现不法分子将成品油和粮食走私出境的案件。今年前五个月,香港海关也侦破42宗由内地走私燃油至香港的个案。

“调整成品油和电价形成了新的涨价因素,上游产品价格涨幅持续攀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在高位上涨,通货膨胀预期仍比较强。”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说。

浙江平湖一家箱包出口企业的负责人施纪鸿就对最近的油价上涨很头疼。箱包生产所需要的塑胶、轻纺等原材料源自石油,油价的上涨使企业生产成本今年以来上升了近10%。

油价的上涨还推动了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进而增加了粮食种植成本。山东邹平县种粮大户陈德民告诉记者,尿素从年初一袋100元涨到130元;磷酸二铵一袋从130元涨到280元。

成品油价格如不调整,不但市场供应无法长久保障,反而会鼓励耗费资源;如调整幅度过大,又可能担心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如何妥善处理"价格洼地",考验政府价格调控的智慧。”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说。

寻求理顺价格与减缓冲击的平衡

近50%的进口依赖度,使得我国成品油价格不可能长期背离国际市场;超过95%的自给率,使得我国粮食价格又可能在立足国内平衡的基础上,保持基本稳定。

“该理顺的一定要逐步理顺,但也不能一切都被国际市场牵着鼻子走,否则社会承担不起。”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成品油价格应逐渐与国际市场理顺,不但可以保证供应,而且可以促进节能减排。但国际市场粮价由发达国家决定,他们的人均GDP是中国的十倍以上,中国粮价不能盲目跟着走。

粮价是百价之基——粮食及其它食品类商品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权重约占三分之一,粮价的变动对全社会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影响很大。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必须保持粮价的基本稳定,同时通过大力增加国家财政补贴等办法保护农民利益。

油价、粮价,已经成为人们对当前价格走势最突出的担心。为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我国把“坚决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保持市场和物价的基本稳定”列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近年来,国家制定了扶持粮食、生猪、奶牛、油料生产的政策措施。夏粮连续五年获得丰收,国内粮食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粮食供求关系总体上基本平衡。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及其制品的出口,并加大了打击粮食走私的力度。

7月2日,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我国粮食必须立足于基本靠国内保障供给;国家财政支出重点向农村倾斜,逐步理顺粮食价格,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的种粮补贴。

庄健认为,中国逐步理顺粮食和能源价格,及时补助受价格调整影响的城乡困难群体和行业,既兼顾了生产和消费者的利益,又有利于物价的基本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专家们认为,只要坚持既定的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落实各项抑制价格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我国完全可以实现保持物价基本稳定、避免经济大起大落的目标。